顾千阳回神见人笑他,嗔他一眼,“这本书不对劲,看的我头晕眼花。”
可不是我看不下去的,分明是书的问题。
李万里突然来了兴致,“看了这么久累了吗?要和我出去外面透透气吗?”
外面冷风嗖嗖,哪是透气,分明是吹个透心凉。但他还是很想一起逛逛。
翠竹村哪家夫夫都没他们这样的,成亲三年,各自都在忙自个的事。现在难得有机会自是要粘在一起。再过七八天这人又要出远门了。这一去又是几个月。
都怪这人。他们新婚燕尔,他就到县学以至两人分居一年多。以至于让他依旧对他稀罕得紧,还没看够,还没看腻。
现如今的翠竹村与李万里刚来时不一样了。
村道被平整过,路面虽然没变宽但至少平坦整洁。路两旁的村屋多是泥砖房,草屋已经很少见。还有几座崭新的青砖房坐落其间。
如今翠竹村只要是勤快人都不会饿肚子。除在自家门口打工,会门手艺支个摊也能养活自己。
村民生活变好,舍得花钱买肉或者买零嘴给小孩。就算没手艺又抢不到工作,也可以租村里人的田地。
有些人家汉子或妇人都去打工,顾不上田地。但农人哪舍得糟蹋田地,自是要租出去,租金比外边地主的要低许多。
天冷,村里行人不多。两人在路上走着,也没有说什么话,就这样相伴而行,感受身边人的温度。
风吹的脸颊生痛,但心里始终暖暖的。
李万里侧身挡住吹来的冷风,话未出口,空气中已有一道白雾。顾千阳觉得有趣,不停的吸气吐气,白雾阵阵。他呵呵笑起来。
“这边走。”
两人拐进一条小道,两旁的房子挡住了寒风。
走到大柱家时,大柱娘正在卖萝卜糕。刚出锅的萝卜糕,香气阵阵。已经有两个婶子在等。两人走过去站到两个婶子身后。
婶子回头做势要让他们。李万里连连阻止。刘婶的儿子已经被招到竹林做工,她对李万里夫夫很是热情。赞美的话脱口而出。
大柱娘包好萝卜糕给她们,刘婶打完招呼准备要走,“家里孙子在等,我先家去。翠芬这手艺实在没得说。”
直到走到拐弯处,两个婶子不由感叹夫夫感情好。
大柱娘死活不肯收钱,两人只好作罢。就站在大柱家门口与大柱娘闲聊,直到吃完手里的萝卜糕。
“大柱哥今儿不在家?”
竹林是轮班制的,每天都得有人在才行。所以没有固定休息的时间。李万里才有此一问。
“今儿他当班。”大柱娘笑容满面。这萝卜糕还是她让大柱带去给竹林的人尝尝。大伙吃了都说好吃,她这才起了心思在村里售卖。
生意不错,每天能卖两锅。一文钱一个,两锅有二三十个。萝卜、米是自家种的,萝卜不值钱,她放的萝卜多米少。但是架不住味道好,买的人不少。
大柱娘乐呵呵,“大柱的婚事定在正月十六。千哥儿到时一定要来吃酒。”
两家熟,她是知道李万里年后就要上京赶考,自是吃不上大柱的喜酒。
顾千阳吃得慢,咬一小口含在嘴里慢慢抿。他乖乖点头,“一定。到时我给婶子帮忙。”
大柱娘又是笑不说话。心里暗自思忖,千哥儿能来就是给脸子,哪能真让他干活。这门婚事说起来还是托李家的福。
大柱有回送货到山野杂货。回来路上见一群小孩抢另一个小孩的冰糖葫芦。他过去把那群小孩赶跑。只是可惜冰糖葫芦掉在地上被踩了个稀巴烂。
大柱见小孩哭的厉害,不忍心便买了一根冰糖葫芦给他。后来,大柱断断续续送货到镇上,经常能遇到这个小孩。
小孩亲近他,爱跟在他身后。他也不恼,乐呵呵地跟一个小屁孩打招呼,偶尔还会给些零嘴给小孩。
一来二去,两人熟了。小孩家里一开始还怕大柱是拐子。直到后面知道大柱是山野杂货铺的人才放心。
后来,小孩的姐姐自然也认识了大柱。姑娘看上了大柱。
大柱长相端正,只是实在不开窍,耽搁了一两年差点把姑娘气跑了。如今都二十三了才定下来。
姑娘家是镇上卖豆腐的,父母开始还看不上大柱,年纪大又是村里的。
后面,见人有正经活计家里也有良田,倒不比镇上差。再加上翠竹村如今越来越好,姑娘父母才松了口。
大柱家原先的房子虽不是青砖房,但一家人都勤快收拾得很好。刚赚了钱大柱娘还舍不得盖新房。好好的房子还能住。
后来,是两家定了婚事,她琢磨着总不能委屈新娘。自家儿子年纪又实在大,这才狠心盖了青砖房。
这下,未来亲家更是满意,更没话说。大柱也算傻人有傻福。
谁能想到二十三还会带村里小孩玩,分零嘴给小孩的憨憨汉子,能娶到镇上的姑娘。
自大柱家盖青砖房后,像某种不可言说的秘密被打破,村里的青砖房接二连三起来了。
大伙都赚了钱,只是谁也不敢露富。大柱家先当出头鸟,大伙也不装了,跟着盖青砖房。
等顾千阳吃完,李万里放下两枚铜板赶忙和顾千阳走开,“婶,别追。仔细摔着了。”
身后传来大柱娘的叹息声,“怎还跟婶子这般客气!”
两人继续往前走,直到走出翠竹村。远处是秃顶的山,近处是依然翠绿的竹林。竹林边整齐排列着一排排泥砖房。
快到午饭时间,泥砖房里冒出一阵阵炊烟直达天际。
“去看看外祖父?”顾千阳问。
李万里摊开双手,空空如也,“空着手去?”
“你还客气?你能去祖父高兴。”
到竹林边,玩闹的小孩看到他打完招呼匆匆跑回家。他们听到小孩急匆匆的叫声。
“李老爷和千阳哥哥来了。”
李万里......李老爷和千阳哥哥是什么鬼?都把他们叫差辈了。
泥砖房里钻出不少人,招呼他们进屋坐。人人挺直腰板,想要露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山民脸上的凶性褪去不少,看起来就像稍微强壮些的庄户人家。
两人口头一直拒绝,山民还不作罢,伸手去拉他们,嘴里还念叨着,“别客气,多亏李老爷才有今天。今天正好炖肉了,来尝尝婶子的手艺。”
直到顾光闻声而来才解救了两人。
顾家的人多又是自家亲戚,李万里不怕别人说他偏心,直接划给顾家两座房子。两房虽然没有围起来,但紧挨着,不过几步之远。平时一家人还是一起吃的。
顾光机灵带着顾明搬来凳子,“哥夫、表哥,请坐。”
顾一在旁边露出满意的表情,他的儿子还不算太笨。
顾光是长孙,前两年顾家想送顾光读书,刚好跟顾千帆作伴。但顾光实在看不下去。顾千帆借了《千字文》给他,他只要翻开一会马上呼呼大睡,睡得比平时更香。顾家只好放弃。
这两年,顾光都是跟着顾一在竹林忙活。李家不要十五岁以下的,但顾家不在意。都是自家亲戚,他们不计较。
反正顾光现在也不用去打猎。现在正好在竹林里学,等年纪到了能直接上工。
直到前几个月,李万里来信要人。跟着李万里,不管是当书童还是小厮都是好出路。顾家马上同意,还请刘叔教顾光几招拳脚功夫。
直到刘叔满意,才把顾光送去县城。结果没去几日又跟回来了。回来正好在家过年。等过完年,顾光会随李万里去京城。
王姐从厨房冒出头冲堂屋喊,“今天炒腊兔肉。”
王妹接着探出头,喊着说:“秋时,刘叔带人去山上逮的。肥的很,油多,炒出来老香了。”
两人即是姐妹又是妯娌,和以前一般形影不离。
这两年,宋英的眼睛已经不大行了。费老大劲才勉强看清人,见顾千阳裹得严严实实的,脖子上还围着一圈毛茸茸的领子。
她欣慰道,“天冷就该穿这么厚实。那兔子毛都鞣制好了,做了个围脖给你。”
“娘,我去拿。”白玉英把孩子给顾鼎抱着,起身进屋。白玉英已经从顾老五家里搬出来。
杂毛兔做成的围脖,没有顾千阳穿着的白色围脖好看。但是毛料厚实,针线紧密,裹起来暖洋洋的。让李万里意外的是他也有。
“都是两位嫂子做的。娘眼睛不大好做不来。我又忙着带这个小的。”
顾千阳换上新围脖,走去厨房,“谢谢伯母。真暖和。”
“哎。”王姐高兴地应了一声。
“有什么可帮忙的?”顾千阳作势要进厨房让王姐拦住。
“在炒了,等会就能吃。厨房挤满人了。你快去里屋走,跟娘多说几句话。你来,娘高兴。”
顾千阳探头往里看,厨房里的确挤满人。顾言、顾九都在。还有几个小的,顾月、顾香和唐婷。只有最小的顾磊不见人影。
王姐说顾磊出去玩了,“这小子皮得很,跟个猴似的。以前在山上拘着,下山了整天不着家。就爱跑这跑那。上回追着人家的鸡跑,说要几根漂亮羽毛,被他爹揍了。难得安静了几天。”
几人聊了会话,王姐又催顾千阳回去,“快进去。外面冷。”
兔子已经在收汁了。顾千阳领着几个小孩,把碗筷拿进堂屋。聊天的大人起身,让小孩把碗筷摆好。顾言提着炉子进来架在桌上。他身后的顾九把炉子锅摆好,里面是满满一锅红烧兔肉。
吃完饭,两人又呆了很久,直到宋英累了才告辞而去。
回家的路上经过顾家,两人又进去闲聊许久。
“去你祖父家咋不把娘喊上?”李春花嘴上埋怨,手里不停地拨动竹炭让火更旺更暖。
“没想着去。就随便走走,顺路走过去了。”
“一家人还是离得近好。你爹可高兴了。”李春花说。
“高兴。”顾老五傻笑着附和。
顾千帆吃着刚买的萝卜糕一脸满足。刚吃完就听到他哥夫恶魔般的声音,“千帆最近学业如何?把书拿出来哥夫考考你。”
刚吃下去的萝卜糕好像梗在喉头。顾千帆小脸皱了起来。考得好明天还有萝卜糕,考不好又得挨娘的魔音洗耳。
“对对。快把书拿来。你哥夫可是举人老爷了。别人想求他考还求不来呢。”
那叫哥夫考别人去啊。可惜,顾千帆只能在心里想想吗,苦着脸去拿书。
顾千阳嗔他一样,用眼神质问,快过年了为何还捉弄弟弟?
李万里低头喝糖水掩饰笑意。
太有趣了!
他终于成为小孩最讨厌的大人了!
这种感觉太好了!
好玩,下次还这样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