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革命★
★【作品简介】
《少女革命》是一部由动画导演几原邦彦率领的团队BE-PAPAS担任原作、剧本等的日本跨媒体混合制作(MEDIA MIX)作品,其中电视动画是里面最有名的。1997年4月2日至1997年12月24日期间于东京电视台首播,共39集。动画夺得1997年ANIMATION神户的最佳动画大奖。
《少女革命》的主角名叫天上欧蒂娜,是一位中性打扮的少女。欧蒂娜小时候曾被一位王子所救,并被这位王子深深吸引著,于是她自己决定要成为一位王子,并开始作男性化打扮。在入读凤学园后,她与名叫姬宫安茜的学生同住。
安茜的性格十分柔弱,欧蒂娜为了保护她而与其他人决斗,并因此被扯进了学生会争夺“发动世界革命力量”的一系列决斗中。
-------------------------
★【个人感想】
1:实不相瞒,我尝试了三遍才看完,因为前期确实不太吸引人,但是弹幕真的好好笑哈哈哈,全靠沙雕网友鼎力相助www 我喜欢那个年代的画风,中学生人均两米大长腿www 建筑场景也超级优秀。
2:很多分析帖,我选取部分:
主创者几原反复强调自己并非女权主义者,一方面是不想作品被局限在男女性别讨论的范畴内,另一方面,就像在任何两性问题下发表评论前强调“不是女权主义者”以示理中客一样,对“女权主义”望文生义而已。女权所谈的权,是身为人的权利。
【人人生而平等,所以男人与男人、男人与女人、女人与女人生而平等。出生、受教育、工作、取得报酬、走进婚姻、生育的自由,人所具有的权利,女人要与男人同等地享有,这是我认为的女权。在这种意义上,少女革命就是一部具有女权主义色彩的动画,把女人当成人,女人做出决定,女人打破棺木,女人承担后果,别提多女权了。】
3:【From知乎:玖羽】
我认为几原邦彦所有的作品都在重复一个主题:人的解放。不是女性的,也不是男性的,不是同性恋的,也不是异性恋的解放。而是人的解放。这个“人”的概念是超越性别的。
如果你认为《少女革命》讲的是女权,那只是因为女性属于人类的一部分。
在这个社会里,每个人都受着束缚和压抑,由于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他们受到的束缚和压抑也各自不同,但无论那是什么,人的最终目的都是从这种束缚和压抑中解放出来——也就是向世界发起革命。
几原邦彦所有的作品,不管剧情和舞台有什么分别,都在反复地讲这个主题。他讲的不是女性,而是作为人类的女性。他讲的也不是同性恋,而是作为人类的同性恋。
所以几原可以随便用女性、男性、同/性/恋、异/性/恋当主角,搞不好下次还会给你来一个无性或双性的主角——在几原看来,他/她们都是超越“性别”这个概念的“人”。
实际上我认为对几原来说,性别、性/向是非常无关紧要的东西,揪着这个讨论就僵化死板了。
几原和他的好基友永野护合作写过一部科幻小说《Schell Bullet》,里面有一种通过基因改造获得进化的人类,雌雄同体,可以自己决定偏向男性还是女性,以及偏向多少,我觉得那就是他理想中的人类形态。
-------------------------
★【豆瓣引用】
【一部象征主义作品】作者:PhoenixDFN
从视觉上来说,感觉TV版的动画制作水准有待提高,不过也许是看电影动漫看多了,要求太苛刻,不过实在是受不了每次战斗前戏,从头到尾就换了一次分镜剧本,主题曲也就那一首,觉得如果每次战斗前戏都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和节奏或者剪辑的话看起来就不会那么偷工减料了。
不过这部片的看点绝对不在视觉享受上,如果需要视觉享受去看好莱坞拍的变形金刚好了,所谓就是英雄的千乘不变的故事,也只能通过视觉特技来吸引人了。Utena这部片是一部很具有思想性的象征主义动画,这在动画里面实属难得的优秀作品。不讨论作者的思想是否足够深刻,但最起码她是个懂得思考的人,而且很具戏剧形式地呈现了她的思想。
以下揣摩作者以各个人物和事物来象征的对象:
首先“魔女”是解梦学,和心理学给出的一个原型,一般都是象征利用美貌和自身特质吸引异性的恶毒女性,大多对于吸引的对象很残酷。但是在这部片子里这个原型被软化了,让人们不会那么讨厌她。她被表现为一个为了王子而牺牲了自身情感的软弱女性,不过我们可以把这种软弱也看作为是她吸引异性的特质,不管她是故意还是天性使然。
为什么世界对于“蔷薇新娘”是那么残酷,现实生活中这类女人的存在形式没那么光鲜,那些为了爱的人卖身的妓女也大有人在,或是为了爱的人而变得不得不牺牲自我,出卖自我的女人也不在少数,这类人大多数都是为世人所看不起的,她们由于出卖了自己而不被尊重,也很难得到真正的爱情,又必然被同性唾弃。安西在整个作品中就在展现这样一种女性的存在。
乌蒂娜的角色原型是“英雄”,但是她是一个比较另类的英雄,她原来是一个逃避现实没有勇气活下去的弱者,但是出于对“魔女”的同情,她决定坚强高尚地活下去,拯救“魔女”于万劫不复。随着她的长大她唯一记得的是“王子”给她的温柔,她想与王子相见的心情,使她保持着自己的坚强和高尚,她要自己能配得上王子吧……但她对于原本真正的解救“魔女”的愿望回忆不起来了。
但她自身的纯洁与高尚的灵魂无形中指引着她向着她的初衷前进,战胜一个个挑战者,保护着“魔女”。她特殊的部分还在于她的原型是“英雄”与“阿尼玛斯”的合体,她选择通过自己变成王子,来等待与王子的再次相遇,这也许使她不会孤独,充满像男性那样的独立与力量。到底选择去依赖还是去保护?她当然选择了后者,因为她原型是“英雄”嘛!个人觉得设定一个“诱惑者”或者说“骗子”去动摇她的心是很高明的手法,给予观众一些关于选择的启示。这个角色完全是自我牺牲并纯洁高尚的。
“王子”是原型“魅力男性”的正面,“魅力男性”的阴影自然就是像晓生这样的利用他人情感的自私的人了。这个正面和反面恰恰是同一个人的不同时期,在“王子”还是王子的时候,当他懂得为保护别人而牺牲自己的时候,他的“公主”为保护他牺牲了,变成了世人的“魔女”,王子此时已不再是王子了,他所爱的公主变成了魔女,失去挚爱的心开始找别的来填补空虚,野心,□□之心……
人都是从纯洁高尚一步步走向不洁与堕落的。一个原型的正面和阴影就是这样简单。“英雄”也有阴影,比如学生会的每个同学,其实都是不得志的“英雄”角色吧。
啾啾,和表演社团的那几个墙上演影子戏的应该划分为“小丑”他们做的事可以很没有意义,又也许一语道破天机。很多时候他们的对白是在讽刺正在发生的事和人物关系。
至于学生会的那几个人,一人一种颜色,也象征着一些作者对于颜色的认识。
绿色的执着,和荒唐,西园寺坚持着得到革命力量的信念,不过却是以一种小丑的形式;蓝色的理性和忧郁,米奇的特质很明显;黄色的傲慢和天真幼稚,七宝对所有人旨启懿使的态度外加幼稚的她和牛铃和蛋的故事;橙色的力量与逞强,树璃一向是沉稳有力的大姐形象,但她只是在逞强而已,被心里的期望和绝望折磨地没有一点快乐可言;红色的能力与痴情,学生会长大人能力之强不由分说,外加对于爱情也是最繁忙的一个,最终拜倒在乌蒂娜,是最为情所困的一个。
出了人物以外片子还出现了很多象征主义的词条和物品
与学生会战斗的时候的战斗动机分别是:
amitie友情 choix选择 raison理性
amour爱情 adoration崇拜 conviction信念 soi自我
与黑玫瑰控制的人的战斗中桌子上摆放的物体也有不同的寓意
百合--嫉妒,晓生未婚妻对于晓生的妹妹安西的嫉妒;
水瓶--情感的滋润,米奇的妹妹渴求哥哥的关注;
燕子--自大,树璃的爱恋对象对于什么都比自己好的树璃爱上自己的事实感到的自大;
巧克力--幼稚,石路对于自己的不成熟的厌恶;
发饰--特别,若叶对于自己的平庸的厌恶;
伞--保护,茎子失去了七宝团体的庇护而感到害怕;
相片--记忆,永恒,御影寻求对于爱人的记忆永恒。
最后一轮学生会的人的挑战也是具有象征意义的:
他们分别代表了对于力量,奇迹,永恒,爱情等的追求。
可以说编剧应该是对于人生有感悟也有总结的人,把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好好讨论了一遍。貌似最终的结论是没有界限的爱和自我牺牲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一向都是这样嘛!不过这是大家所信奉的真理嘛!
不论是同性还是异性,如果有去爱的理由就大胆的去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