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半路出家”“近十多年人生一事无成、脑袋空空”的写文混混,我一直在想一件事:这堆字儿!到底应该怎么写!才能让一个角色,乃至一群角色长出“血肉”,活过来呢?
是几个关键性的大事件?是一大坨鸡毛蒜皮的拼凑?还是比喻精妙的修辞?或者别的什么“武林秘籍”里的某一段里的中心句的摘抄?
世面上大大小小的“写文技巧”千千万,看来看去也就那么回事,“大家们”也不是说的不对。说的都太对了。
但是对于我这种舌头迟钝、消化不良、记忆力负值、理解能力堪忧、实践能力更拉胯、经常把大家们静心制作的金玉良言自动过滤成“耳旁风”的“写文混混”,属实是看一篇“写文技巧”,就活生生浪费一篇,看到最后,全成了一肚子的“抱怨”和“自嘲”,属实是“欺师灭祖”。
我,这位在全世界都不著名的伟大的“写文混混”,在这个遍地都是“辅导班”的世界里,就像是一坨扶不上墙的“烂泥巴”,每写一篇,就有写一篇的“拉”法,每一篇都“拉”得诡计多端,“拉”得惊喜不断,鸣掌连连。
我,“写文混混”,拉着一众“丑角”出现,给他们加油打气,给他们编排节目,并坐在台下,大声喝彩,自吹自擂,然后看着他们带着我都记不住的“外貌描写”闪亮登场,看着他们在错乱的“人物性格”中嬉笑怒骂。
我,“写文混混”一遍遍审视他们出现的时机、表情、动作,一遍遍反复琢磨几个故事之间的衔接,表情逐渐从惊喜,变成得凝重。脸色苍白,皱成一团,开始尴尬地抠脚。
我,“写文混混”把椅子把拍成了跷跷板,爆米花嘀哩咕噜撒了一地。
突然,我,“写文混混”,扯着嗓子,直起来两条腿,大声疾呼:“大人!大人啊!这是屎啊!这是屎记啊!!这真是一场精彩绝伦的屎记舞台剧!”
每一个人都卡着点嬉笑怒骂,每一个嬉笑怒骂都像是生硬贴在他们身上的“标签”,告诉看的人他耍的这一段羊癫疯,到底是什么意思。
每一个桥段都是用兑了水的胶水随便贴合上的,每一个剧情都那么的生硬呆板,表达的中心思想都那么的模糊不清,要笑点只有槽点,要哭点只有斑点,要激情只有尬笑,要啥没啥,不要啥有啥。
繁文缛节,盈篇累牍,罄竹难书,妥妥就是“写文混混”粪笔疾书、一泻千里出来的大脑排泄物。
恶心至极。
我,“写文混混”大败,自降一级,成了“写文混混”的孙女子。
“写文混子”。
自刎江边。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