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自家亲戚,不会出什么事。实话说,我计划招多些山民。”
一听不止招顾家人,还要招更多山民,村长急了,“那不行。山民聚在村外怕要出乱子。”
“不止山民,还要在村里招人。把村里人和山里人错开安排,互相监督。”
听到要在翠竹村招人,里长又有些心动,他试探性问道,“村里能招多少人?”
“现在不超十人。以后说不准。”
“近年来,里长可听过山民惹事的?山民与我们一样,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前朝躲战事才躲到山里。士农工商,朝廷说重视咱们,可是农民永远都是最苦的。”
“世人害怕山民,只是因为没接触过他们,如同害怕陌生人一般。就像之前害怕我岳父。”
顾老五刚来翠竹村时,每次出门村民都跟看猴般看他。顾老五下地,了不得,山民还会种地。
但凡李春花有一点不舒服,村里都要传一次她被山里人打了。
直到有了顾千阳,两人越过越好,村里的谣言才渐少。
跟顾老五接触越多,众人越发现,顾老五没什么特别的。没有三头六臂,只是力气大些,勤劳能干,与他们无异。
妇人更是注意到,顾老五对李春花那是言听计从,稀罕得不行。顾老五来之后,李春花下地少了。厨房里的话,顾老五也不含糊,都是抢着做的。一点也不怕其他人笑话。
要说顾老五是装的。有顾千阳之后,他还装。有顾千帆后,还在装。现在,顾千阳都出嫁了,顾老五还是没变。
这也就算了。顾老五还长的好。该死,该享的福,李春花一点没少享。
顾老五自然是好的。刚来时,里长的父亲也提心吊胆过一段时间。那时,他父亲是里长,曾严令禁止里长靠近顾老五。
只是,顾老五比村民更让人省心。虽然话少,但句句有回应,事事不含糊。
“只是,谁能保证山民都像顾家人一样?”
“若是连试都不试,就把人否决掉且不是太过偏见?朝廷可是非常希望山民下山归农。”
“我也不是空口说白话。要招人来自然是想着赚钱的。山民我家会管教。”
“除去寨中十二个孩童,大人和老人不过二
十八人。其中又有些妇人,汉子不过十余人。这里面,就有祖父家的五个汉子。”
“真正说起来不过十个成年汉子。祖父家会帮看着。另外再招些村里人一起看着,出不了什么大事。”
李万里没把妇人算在里面。里长害怕的也是成年的汉子,怕汉子闹事。妇人掀不起什么波澜。
这么一说,里长又觉得有些可行。只是,附近的村没有接收过这么多山民,里长不想冒险。他现在不缺钱,不想把自己搭进去。
“一开始不会全部把山民招来。会分批安排。有事也能提前制止。”
李万里继续放大招,“竹林我家打算种山珍。先种二三十亩就要这么多人手。这是个精细活。若是能成,以后自然会在村里招更多人。”
“从未听过山珍可以种的。这事,你可有把握?”里长直接问李万里。
这应该是李万里的主意。李天德种了大半辈子的地,若是会种山珍早就种了,不会等到现在。
“起码有九成。我家已经种过一季。再过十天可以收第二茬,到时给里长试试。味道极为鲜美。”
里长态度有些松动,“此事太大,我得与上峰,还有村里族老商议才行。”
“最晚三日给你答复。”
送走李万里父子,里长在院子里思考半晌。
一阵风吹过来,摇摇椅随风左右摇晃。
“咯吱咯吱”的声音把里长的思绪拉回来。最后,他叹了口气,回屋拿笔给李秀云写信。
前段时间,李秀云突然来信,让他关注李万里。有什么反常或是李万里有什么异常提前告知她。
里长还当是笑话,不想这么快李家就有大动作。原是不想管,但这把摇摇椅一直在心里摇啊摇啊。从李秀云呱呱落地摇到她出嫁被休。都怪自已和老婆子看走眼,孩子吃了不少苦头。
现在好不容易苦尽甘来,里长不忍拒绝她。只是写封信,不是什么大事。
难不成李秀云提前知道李家要种山珍?
李秀云倒没这么神通广大。只不过是顺嘴一提罢了。
赵璋出发前,两人说不上好好告别。赵璋在外头诸事不顺。
初到洛城,洛城的豪绅聚起来给赵璋下马威。赵璋寸步难行,处处受限。
洛城表面看着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城里不少商户背后都有靠山。看好洛城的可不止赵璋一人。
赵璋费了一番功夫才把洛城各番势力打压下去。正是春风得意之时,走投无路的豪绅雇人行凶,刺伤赵璋。
消息传回县里,李秀云很是心疼。世人只见他风光一面,亲近之人才知背后的腥风血雨。
两人出发前的矛盾顿消。李秀云服了软,写信给里长盯着李万里。
只是盯着又不会做什么。李秀云这样安慰自己。
香满楼各个级别的工钱都有一个范围,李秀云直接把顾千阳的工钱提到最高等级。
为此,顾千阳高兴许久。工作更是尽心尽力。
至于李秀云为什么这样做,只有自己心里清楚。嘴里说没什么,心里还是内疚。
里长先找上峰。听闻翠竹村村里要“招安”山民,且是个秀才起头。那周姓上峰立马答应。
送上门来的功绩谁会不要?
山民下山,算自己功劳一件。甭管有没有出力,端看后续如何书写。
周上峰眼珠一转,敲打里长,“这是大好事一件。只是我公务繁忙,这事得你多上心。山民不好管教,若是闹出事来,唯你是问。”
里长脸上奉承,心里苦哈哈。
功劳是上峰的。出事就是自己的。只是现在已经汇报上去,上峰已允,骑虎难下,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
有上峰同意,其他事就好办多了。只是,里长万万没想到,翠竹村族老竟想分一杯羹。
有族老提议,李家要把山民这种不安定因子放在翠竹村,必须要补偿翠竹村村民。
比如山民按人头算,李家每人每年要给村里多少钱的补偿。
提意见的族老振振有词,“我可都是为村里好。这要把山民放在村外多不安全。李家应该捐钱修祠堂。”
里长一看,是李有田那一脉的族老提的意见。显然是记恨着李家。
其他族老听了,虽然觉得离谱,但还是非常心动。这事要是成了,得好处的还不是他们。
这事已经有人起头,跟着后头捡便宜即可。其他族老纷纷附和。
人容易从众,说的人越多,声音越大。声音越大,越发觉得自己有理。
“够了。”里长一巴掌拍在木桌上,怒不可遏,“山民进城收十几文。现在,只是在翠竹村外,你要收一两一人?你怎么说得出口?狮子大开口,你是饕餮大开口。”
“一年一两,李家又盖青砖房,又要买地招工,不差这点银两。再说,可以再谈下价格。我都是为大家好。”
“你当李家是冤大头?可别忘了,李万里可是翠竹村第一个秀才。不到二十岁名列前茅的秀才,前途未可知。”
“现在想要彻底得罪死李家不成?”
“这话我说不出口。你想要钱,自个找李家说去。将来若是李家记仇,我不保你。”
其他族老沉默下来。李有田那脉族老仍不肯罢休,“不过是个秀才。以后能不能当官还不一定。再说,我可是为了大家,为了村里才提的。里长你这么偏袒李家,难不成收了李家的好处不成?”
李有田可是他们这一脉最有希望的一个。结果选里长输了,又被李万里的事情弄臭名声。算是彻底废了。
不出这口恶气,心里堵得慌。
里长不再客气,直接掀老底,“你就是因为李有田的事记恨李家,记恨我。李有田的事已经盖棺定论,大伙都知道怎么回事。还嫌不够丢人?”
“这事,周上峰已经允了。多说无益。我找你们先说,一来敬重各位族老,二来各位也要好好安抚族中老小。山民来了,以前怎样以后也一样。”
“李家要买八十亩竹林,这钱会留一成在村里。若是要修缮祠堂,钱从这里出。”
“李家已经答应,会从村里招几人做工,说是当管事。至于要选谁家……”里长没再继续说下去,留给众族老遐想的空间。
要选谁,端看各家本事。
等李家收到里长的消息,李天德跟里长去量地。
镇里专门派官差来量地。里长帮着说了很多好话,李天德更是早早备好碎银。
来量地的官差收下李天德偷偷塞来的银两,非常好说话。犄角旮旯的地方直接没量,都算给李家。
等办好文书,李天德才松口气。这八十亩林地都归自家了。
给里长的谢礼,里长没收。只是要李家一定要管好山民,绝对不能惹事。
第二茬的竹荪收割,大部分都送给里长。何玉已经处理好,可以直接下锅煮。这次,里长没再拒绝。
只是,里长只留十几朵尝鲜,大部分都让人送过去给李秀云。
李万里知道能成事,里长费了大功夫。在他心里,里长尽心尽力。只是,他万万没想到,不求财不求名的里长早就把他老底掀完了。
可见人性之复杂。
李万里踏上回书院的路。他专门去一趟镇上。带新鲜竹荪给马坤,算是提前跟马家搭上线。
再次见到马坤,李万里得知一个万万没想到的消息。